争当“预警尖兵”
争当“预警尖兵”
争当“预警尖兵”
空军预警学院“战备训练周”中,学员紧急拉动集结完毕。赵航/摄(shè)
夏日的武汉热浪翻滚,空军预警(yùjǐng)学院射击场内枪声四起,硝烟弥漫。射击训练中,学员(xuéyuán)们(men)依次进行精度射击、短点射,操作井然有序,战味儿十足。
为强化官兵(guānbīng)忧患意识、激发练兵动力,近年来,空军预警学院定期开展战备训练活动,利用一周时间,在(zài)全院上下分层次开展战备学习教育、战备秩序检查、战备训练演练、战备后勤保障等活动,整个(zhěnggè)校园里充满“硝烟味”。“战备训练周”期间,教员和(hé)学员都有一个共同(gòngtóng)的身份——战斗员。
“紧急集合!”一阵急促的口哨声回荡在(zài)安静的学员宿舍楼内。学员们闻令而动,立即收拾起背囊,从不同(bùtóng)方向火速奔向集合地点。
训练场上很快人头攒动,指挥员下达作战命令,进行战前动员。随后,所有人员(rényuán)迅速(xùnsù)登车,向任务地域行进。
一场突如其来的(de)战备拉动演练,让空军预警学院的战斗员们瞬间绷紧了备战之弦。演练归来,学员田建勇脱下水壶和挎包整理好,摆放(bǎifàng)到(dào)随手可取的位置。
“放在这儿便于紧急拉动时穿戴(chuāndài)。”田建勇解释说,战时紧急拉动,快一秒钟就(jiù)多一分胜算,哪怕是几秒钟之差,也要想尽办法“抢”先一步(yībù)。
为了提高战斗打响的准备速度,学员们改进了不少携带物资的方式。“不同于以往的打背包,如今一个背囊能装进被褥、床单和换洗衣物(yīwù)等各种物资,既方便又迅速。”机关领导介绍,在(zài)“战备(zhànbèi)训练周”中,他们利用集中教育(jiàoyù)、理论学习、强能(qiángnéng)夜校等时机,采取专题授课、集中宣讲等形式,深入学习习主席关于备战打仗重要论述和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》《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备工作条例》中有关日常战备、节日(jiérì)战备、紧急集合等内容,不断(bùduàn)增强官兵“战争(zhànzhēng)随时可能打响”忧患意识,激发练兵动力。
除了背囊,同样的打仗观念也藏在“战备训练周”的每一餐饭中。往常(wǎngcháng),学院食堂注重荤素搭配、营养均衡,热汤热饭是常态(chángtài)。可在战时,加强伙食保障成了一项战斗员们必须(bìxū)解决的难题。
“吃饭同样是训练。单兵自热食品看上去简单,但操作不当就会吃到夹生饭。”政治理论教员郭倩倩看着冒(mào)着热气、逐渐膨胀的自热食品袋说(shuō),水加少了、时间短了或者口漏气(lòuqì)了,都(dōu)意味着吃饭这门训练不合格。
同样面临保障考验的,还有正在开展毕业综合演练的大四学员。为了(le)检验雷达分队机动作战能力,演练导调部特意(tèyì)把部队拉到了野外预备阵地。随着雷达架设完成,空情顺利上报,学员队干部开始抓紧(zhuājǐn)考虑(kǎolǜ)吃饭的问题。
要想同时满足几十人的(de)(de)就餐需求,学员队面临不小的考验。尽管在开拔前,他们进行了(le)专门的训练,但真正到了野外,学员的第一顿饭还是状况频出,直到饭点后一个小时,分队人员才陆续吃上饭。
“吃饭同样是打仗,这顿饭吃出了硝烟味。”学员队干部刘雷感慨说。有了第一次的经验,在后续演练中,他们边总结边提高,根据任务(rènwù)流程,提前进行(jìnxíng)研判,提早进行准备。他们还主动向机关申请,协调有经验的同志进行现场指导(zhǐdǎo)帮带,不断提升自主保障(bǎozhàng)能力。
学院领导介绍(jièshào),定期开展“战备训练周”活动,从吃饭、队列等一些大家习以为常却关系战斗力提升的“小事”抓起,有助于(yǒuzhùyú)全院加强战备意识和打仗观念。随着演练不断深入,学员队(xuéyuánduì)的随机保障、伴随保障和官兵自我保障能力(nénglì)不断提升,确保了演练任务圆满完成。
“战场”之外,“硝烟味儿”也同样弥漫(mímàn)到了学员教员队伍的讲台(jiǎngtái)上。为增强(zēngqiáng)学院教战研战活力,为教员队伍成长扶梯子、提能力,“战备训练周”期间,该院机关区分教员层次,开展教学能力培训。“板书设计与(yǔ)粉笔字书写”“课件(kèjiàn)设计进阶与质效提升”……一堂堂精品课打牢了教员队伍教战研战能力根基。
新入职的文职教员(jiàoyuán)姜晔楠第一次参加“战备训练周”活动。夜色(yèsè)渐深,她仍在忙碌着整理岗前(gǎngqián)培训心得,对白天的教学(jiàoxué)工作坊内容进行总结复盘。在这一周时间里,她和战友们(men)先后完成1次现地参观、3次线上讲座、5次线下讲座、两次小组(xiǎozǔ)磨课、两次教学工作坊、两次队列和报告词训练。紧张充实的培训任务,让这群刚刚加入“孔雀蓝”队伍的新教员们,对于立德树人、为战育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“这次(zhècì)培训就像一场知识与技能的淬炼之旅,在教学专业知识、教学思维培养等方面(fāngmiàn)让我收获颇丰,切实解决了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,也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(zhǐmíngfāngxiàng)。”姜晔楠深有感触地说。
为期一周的“战备训练周”时间有限,但在空军预警学院,训练周内的很多做法都已融入(róngrù)教学训练日常,形成制度化常态化。学院会定期聘请军地名师大家和部队优秀指挥员来院(láiyuàn)授课,组织教学能力(nénglì)比武,将练兵(liànbīng)备战最新成果融入教学,并通过持续开展(kāizhǎn)课题研究、集中磨课等,有针对性地补齐教员干部队伍的能力短板。
不久前,学院的(de)3名教员在上级主办的“锦囊-2024”活动中,分别获得一等奖1项,三等奖两项。捷报传来,鼓舞了全院教研人员的士气。而(ér)这只是空军预警学院练兵备战的一个(yígè)缩影,对(duì)全院师生而言,在教战研战、为战育人的路上,他们的奔跑永不停息。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(tiānrán) 通讯员 周鹏 孙鹏 来源(láiyuán):中国青年报
2025年(nián)06月12日 05版
(来源(láiyuán):中国青年报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