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请听档案说”

体育正文 229 0

“请听档案说”

“请听档案说”

广东省档案馆活动现场(xiànchǎng)展示的“东深供水”珍贵档案 许建梅 摄

今年6月9日是第18个国际档案日。发布档案文献(wénxiàn)名录、向社会开放(kāifàng)珍贵档案、举办系列活动……各地(gèdì)全方位、立体式展示档案文献蕴含的“神”和“魂”,让档案文献走进公众、融入当下、服务社会。

6月(yuè)9日,国家档案(dàngàn)局发布了第六批《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》,52项(xiàng)档案文献入选。这些档案文献载体、年代、区域、申报单位分布(fēnbù)平衡,内容丰富,覆盖面广。在档案文献载体上(shàng),既有纸质(zhǐzhì)档案文献,也有金文、石刻、简牍和雕版版片。其中,有历史悠久的《里耶秦简》《银雀山汉墓竹简(zhújiǎn)》等;有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《百团大战档案》《“重庆大轰炸”档案》等;有反映党史、新中国史(zhōngguóshǐ)的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全省政权组织档案(1940—1950)》《苏皖边区地方民主政权档案》《红旗渠水利工程档案》等;还有金元时期道教(dàojiào)档案、元代佛教档案、明代科举档案和清代以来(yǐlái)涉及重要历史、中华民族多元文化、方志舆图(yútú)、重大工程建设、农业科技、防灾减灾等方面档案。

国际档案日(rì)期间,北京市档案馆(dàngànguǎn)面向社会开放15个全宗约2万余件档案,涵盖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、北京市劳动局、北京市人事局等单位,公众可以从中了解北京各行业的(de)发展历程及成就。该馆还集中展示近年来征集的抗战、抗美援朝等时期的部分勋章、纪念章等实物档案,再现(zàixiàn)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,传承(chuánchéng)红色基因。

6月9日(rì)至13日,北京市档案馆(dàngànguǎn)开展“走进档案 相约兰台(lántái)”系列活动,邀请观众走进档案库房,了解文书、书画、服装等档案的保管方式,现场观摩和体验档案托裱、仿宋砑(yà)花笺纸制作、照片数字化修复等。在“兰台雅集”“档案馆观影(guānyǐng)”等活动中,观众可以制作漆扇、观看京西皮影戏等,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国际档案日当天(dàngtiān),广东省档案馆(dàngànguǎn)围绕“请听档案说”主题举办系列活动。为纪念(jìniàn)东深(dōngshēn)供水工程对港供水60周年,广东省档案馆首次开放28件珍贵档案,包括17份文书档案和11张历史照片,完整展现(zhǎnxiàn)这项“生命线工程”从立项、建设、竣工、扩建改造等全过程,印证了粤港两地一衣带水、血浓于水的关系。

据档案记载,1964年4月22日,粤港双方在广州签订首份供水协议,约定自1965年3月起(qǐ),每年向香港输送6820万立方米东江水,终结严重缺水的(de)惨痛历史,保障了(le)香港社会稳定与(yǔ)经济发展。首期工程(gōngchéng)仅用11个月建成,后历经3次扩建,至(zhì)1994年对港年供水量增至11亿立方米。2000年启动的全面改造工程,更将水质提升至国家Ⅱ级标准,年供水能力达24.23亿立方米,实现了“量”和“质”的双重保障。档案还首次(shǒucì)披露了3封香港同胞的感谢信,字里行间饱含(bǎohán)对内地无私供水的深情致谢。

6月9日,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、南宁市(nánníngshì)国家档案馆联合主办的“民族瑰宝 千年记忆(jìyì)——刘三姐文化档案展”在(zài)南宁开展。这是广西在政府层面首次为刘三姐建立文化档案并举办展览。

该展览分序厅、“文献史料里的刘三姐(liúsānjiě)”“新中国成立后刘三姐文化发展”“改革开放后刘三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”“新时代(shídài)刘三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(chuàngxīn)”5个板块,通过300多份珍贵的档案(dàngàn)文献,展示刘三姐文化的起源、发展与繁荣。

此次展览展品涵盖剧(jù)本手稿、古籍文献、照片(zhàopiān)、影像资料等类型,其中有近百件刘三姐文化(wénhuà)档案属于首次亮相。展厅中“年龄(niánlíng)”最大的展品,是191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《旧小说》,距今已有110多年历史。还有一些展品也弥足珍贵,如彩调剧《刘三姐》剧本第一方案原稿;1960年歌舞剧(gēwǔjù)《刘三姐》进京演出期间,朱德、乌兰夫、邓颖超等在中南海怀仁堂与(yǔ)演职员合影的照片;1963年文化部批复同意向印度尼西亚华侨提供(tígōng)《刘三姐》有关资料的文件等,吸引(xīyǐn)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。

地方文献(wénxiàn)是档案的重要部分,它记录着特定(tèdìng)地域内的重要事件、历史文化、风土人情等。近年来,浙江杭州图书馆(túshūguǎn)作为集中馆藏杭州地区地方文献资料的中心,结合西湖传说、吴越文化等,整合城市发展、民俗文化、历史文旅、家谱(jiāpǔ)等地方文献资源(zīyuán),推出(tuīchū)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家谱数字平台,已(yǐ)收录并发布395种家谱数字资源,支持题名、姓氏、属地、关键词等多种组合检索,实现特色文献资源的数字转化和开放共享。

(统稿:李佳霖 参与(cānyù)采写:李佳霖、谭志红、宾阳、周传人)

2025年6月11日《中国文化(wénhuà)报》

“请听档案说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